朱昌俊:警惕养老金改革中似是而非的声音
《人民》发表了一篇评论称,破除养老金双轨制,拉平公务员退休待遇,将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
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相关报道见今日《河南商报》A04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阶段担心拉平公务员退休待遇,将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不啻为一种特权思维在作祟。该文章还拿国外公务员待遇较高来说事。但不要忘记,国外的公务员待遇较高,是建立在一种动态平衡的基础之上公务员的待遇与社会的基本心理预期达到平衡,使得公务员群体能够实现合理的供需关系。反观中国,公众对于公务员职业的趋之若鹜,证明公务员待遇显然仍具有相对较高的吸引力。
感受到不公的恰恰是局外人,而非公务员。
从养老金改革的进展来看,现阶段最应该担心的恰恰不是改革会走向平均主义,而是改革如何破除阻力、凝聚动力,早日变为现实。该篇评论也承认,从长远来看,应当将公务员纳入到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至少在字面上,对于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并无方向上的异议。
在改革话语风行的当下,支持改革无疑成为一种潮流。但到具体的实践层面,却会因为利益和改革话语权配置失当,恐怕会使改革走向虚无。最终改革要么是迟迟难以启动,要么导致改革变异,出现原地踏步。在改革未有成果的当下,就过度担心破除养老金双轨制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恐怕就是现实一例。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直接目标就是要改变在养老金制度上的不公局面。评论称拉平公务员退休待遇,将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实质上是将公务员与公众的公平观予以对立的狭隘思维。显而易见的是,包括养老金双轨制在内的种种制度不公,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观和公务员群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不公制度的剔除,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公务员群体的利益削峰,但从长远看,公务员同样应该是一个公平社会的获益者。
毫无疑问,养老金双轨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公平,也影响到了公务员群体的形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群体分裂。所以,坚定地破除养老金双轨制,仍应该是当下改革共识,我们还远没有到要担心公务员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那一步。这种似是而非的不同声音,看似是对改革方向的友善提醒,实际上却可能是改革阻力的现实表达,至少它显得那么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