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吴雪琴通讯员庄碰霞连雪娥
胆囊是肝脏下方的一个囊状器官,主要用来储存和浓缩胆汁。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胆囊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常是由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前者是比较常见的类型,约占90%—95%,主要由于胆囊管被胆结石或胆泥阻塞;后者主要是由于感染或创伤等引起的并发症。
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德挺介绍,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突发性持续性、剧烈疼痛,可放射右肩、肩胛和背部;常在饱餐后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恶心、呕吐、厌食、发热、轻度黄疸等。
急性胆囊炎产生的原因包括:一是胆石症。约95%的情况是胆结石引起的。当胆囊管被胆囊结石阻塞,胆汁就无法正常进出胆囊,胆汁排出受阻,就会在胆囊内淤积,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发炎症。二是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胆汁大量分泌,胆汁淤积情况加剧,胆囊内压力骤升,胆囊黏膜易受损,进而诱发急性胆囊炎。三是胆囊相关感染、肿瘤或创伤的并发症,例如大型手术、严重创伤、脓毒血症、重度营养不良或艾滋病。
急性胆囊炎多是由胆结石堵住了胆囊管引起的,所以预防急性胆囊炎发作,很大程度上要预防胆囊结石。如何预防急性胆囊炎发作?刘德挺建议,首先要及时治疗胆石症,其次要均衡饮食(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对此,刘德挺提出以下饮食建议:
膳食纤维对胆囊炎(包括急性胆囊炎,下同)的作用比较大,有研究发现,高碳水的饮食方式不利于预防胆囊炎,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肥胖人群(肥胖是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以及已经被诊断为胆囊炎的患者,主食要粗细搭配,可以选择黑米、燕麦米、红米、红豆、白芸豆等与白米饭混合煮,这样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胆囊炎。
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叶、空心菜、芥菜、西蓝花、茼蒿、韭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钙、镁、钾等营养素,有助于防治胆囊炎。另外,还应多吃瓜茄类(如冬瓜、南瓜、黄瓜、茄子等)以及菌藻类(如海带、紫菜、蘑菇等)。
要适当吃肉,肉类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胆囊炎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如鱼、虾、蛋白、兔肉、去皮鸡肉、瘦肉等,这些都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肥肉、咸鸭蛋、动物内脏、蟹黄、鱼子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胆囊炎患者尤其是胆囊切除患者,一定要低脂饮食,但是低脂不等于无脂,实际上,油脂有助于结石的排出,不过脂肪的摄入要慢慢添加,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摄入太多。
刘德挺,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医院内科系统规范化培训3年。目前从事内科临床工作8年,对消化内科及其他大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国食品报》(年11月11日03版)
(责编: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