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热闹和美味的诱惑下,不少疾病的门诊量在春节后激增,为积极引领健康生活,嘉会君特别推出“健康过年”专题。
第一期聚焦烦人的“小石头”——胆囊结石,特邀嘉会医疗外科高翔医生为大家科普。
胆囊结石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在全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研究表明这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
春节期间
觥筹交错、膏粱厚味、懒得动
让原本安静的胆结石
“暴走”成“疯狂的石头”
常见的表现是腹痛,疼痛往往呈重度且较持久(超过4-6个小时),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1]。
随着疾病医学的普及,我们知道大多数胆囊结石是因为胆囊内胆固醇过饱和,沉积后形成结石。那么胆囊结石要如何预防呢?高翔医生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1
“为什么有人高胆固醇
也不会形成胆囊结石呢?
部分患者即使有高胆固醇也不会形成胆囊结石,是因为肝脏合成大量胆汁酸盐。
胆汁酸盐经肝脏合成后分泌入胆管,部分泌入胆囊,部分排入肠道。
储存在胆囊的胆汁酸盐:增加了胆囊内胆固醇的溶解度,有效降低结石的形成。因此,胆汁酸盐也作为一种药物在临床应用,用于溶解胆囊结石。
排入肠道的胆汁酸盐:被肠道细菌分解代谢后部分被重新吸收。
2
“哪些食物可以预防
胆囊结石的发生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反之亦然,健康也可以。通过摄入有益的食物,可以帮助预防胆囊结石。
动物脂肪
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胆汁酸盐。适量摄入动物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而长期低脂饮食的人群会相对减少胆汁的分泌,增加胆囊结石发生的概率。
苦味蔬菜
首推的是洋蓟,它能促进肝脏合成更多胆汁酸盐。另外还有莴苣、青菜、白菜、生菜、秋葵、甜菜、蒲公英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选择。
果醋
果醋有助于消化。同时因为是酸性食物,进入胃腔后,胃部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作用来促进肝脏合成胆汁酸盐,并促进胆囊内胆汁的排空。如果您习惯中式饮食,米醋可作为替代。
3
“远离一些高危方式
开启健康饮食与生活
除了合理增加有益食物的摄入,预防胆囊结石还需要远离一些“高危饮食和生活方式”。
高糖皮质激素状态
多见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这类人群结石发生率很高。高雌激素状态的人群,常见的是孕妇容易得胆囊结石,因此在怀孕期间更需要注意饮食结构调整。
高胰岛素状态
多见于甜食爱好者,频繁进食高碳水化合物的人群。这类人群也容易引起胆囊结石,所以我们倡导低碳水化合物且规律饮食。
长期低脂高蛋白饮食减肥
这类饮食会增加肝脏负担,时间长了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从而减少胆汁酸盐的合成,引发胆囊结石。
长期不吃早饭和经常吃宵夜
这类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结石的重要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早就医。关于胆囊结石,若有更多疑问欢迎咨询嘉会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