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穴,别名筋会穴、阳陵穴,前人依其所在的部位而命名,阳是指阳气;陵是指土堆;泉,是源源不断。胆属阳经,膝外侧亦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是气血汇集的地方。同时也是八会穴中的筋会,许多的筋都汇集到这里了,因此是强筋壮骨,疏通静脉常用的保健穴,可以治疗许多和筋有关的疾病。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这样的记载:“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除了治疗与筋有关系的疾病,阳陵泉穴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可以治疗胆结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中有云:“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说的就是治疗胆腑的病症。
对于阳陵泉的取穴法,历代文献有很多种说法,如《灵枢本输篇》中说:“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中说:“蹲而取之”,嘱咐病人取下蹲的姿势再定穴。而《中国针灸学》又说:“做,屈膝重足取之”医学工作者根据临床的经验发现,这几种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而最好的方法则是采用仰卧或者是侧卧位取穴,仰卧时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服,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阳陵泉这个穴位既可以针,也可以灸。当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艾灸无疑是最安全实用的,可采用艾条悬起灸,也可采用艾炷直接灸,前者每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灸1-3个月方可见效。后者建议用麦粒大的艾柱,每次灸1-3壮为宜,最好采用无瘢痕灸或者发泡灸,每周或每月灸两次,就2-3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当肝脾和胆疼痛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按摩阳陵泉穴来缓解,当然配合阴陵泉穴一起按摩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按揉时,我们将大拇指伸直,用指抚垂直揉按穴道,有酸胀痛的感觉。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在穴位上,阳陵泉穴在外,阴陵泉穴在内,一起刺激这两个穴位,使其内外相迎合,达到人体最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