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结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年初五深夜在太原打120救护的亲身经历
TUhjnbcbe - 2025/3/9 18:10:00

坐标山西太原。

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形势下,笨男深知,在家呆着、别生病、照顾自己和家里人就是给社会减负。“千万不要生病”是我的心愿和目标。可我的担心还是发生了。

1月29日凌晨3点左右,伙计我左后腰、左下腹部疼痛,锥心的痛,脸色发白,呕吐,排尿异常。

我摸了摸额头,不发烧,我的心就放下了。我首先排除了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是:右下腹疼痛、抬不起右腿),再让媳妇查了下百度,可能是胰腺、泌尿系统。我大概对病灶有个大概猜测:疑似肾结石或者尿结石。疼痛让我开不了车,外面打不着车,我思虑再三,还是打吧!

太原的出勤很快,20分钟后就到了,在此感谢急救工作者的高效。

上了车,看见“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头套。好年轻的护士!

她见我的第一句话是:高烧不?去没去过武汉、湖北或者接触过湖北归乡人员?

随即拿出测温仪跟我测体温。

我平躺在担架上,摇头,讲话。

我向她描述了我的症状和猜测。

她看我不严重,微笑着向我说,肾结石或者尿结石,得活动!能减轻疼痛。

后来这样的措施证实她是对的。

她给我上了指压检测,又扎了一滴血。

她问我去哪?原则是就近救护,送太钢急救最近。

我建议去山大一院,因为口碑一直不错。她说,这个时候,可能人很多。

之前我看望亲属,走廊里人满为患的印象让我火速认同她的建议。

山大二院怎么样?

她摇摇头,建议去太医院,我说后者,毕竟,在我的认知中,医院积累和病历会更多一些。

我医院急诊科按照高德地图最长的路线12公里,救护车是往返计价的。救护车上真冷。护士说她都习惯了。

一刻钟下车,医院急诊科,医院。

急诊科

接诊医生大概3个,护士3个,门口站岗的护士更是全副武装,病人三个,加一个无家属陪同鼾声正浓的疑似醉汉,都是躺着的,好像都比我严重,起码,我是站着的!尽管是一条腿。

第一点感悟,医生、护士真的是好年轻,全部30岁以下!护士更小,最大25岁的样子。

最近网上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这句话是真的!

医生的第一句话也是:发烧吗?体温抢测完,又塞给我一只温度计。

“从武汉回来吗或者接触过武汉、湖北籍的人员吗?”

我把在上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接下来,就是急诊流程了!挂号,缴费!

幸亏没有一个人来,幸亏有家属陪同。

哦,我想,原来急诊也是先挂号、缴费后才救治的!如果没钱怎么办?

急救费用元,清单附后;

诊察费19元,心电图19元,床旁加收5元;

心脏没问题,排除了心脏病,担心B超做不出来,改做CT(.5元)!

我疼的实在受不了,开始吭吭的喘气,幸亏带着口罩!

护士说:别喊了,查完CT,如果是尿结石就给你打!

媳妇扶着我做CT,我天,医院的大院,黑乎乎的,我们找了三圈才找见做CT的楼,又去找值班室,幸亏我能走。CT值班医生也是同样的年轻。

这位年轻的大夫脾气真的好,听得了患者的抱怨和呻吟。

看着年轻的医生想起在另一个城市从事急诊救护工作最亲的表弟,我马上吞下了抱怨的言语。

半个小时后才会出结果,期间,忍不了疼,请求护士打了一针止痛针(地佐辛元)!

CT片子证实了我的病因:尿结石。

医生跟我媳妇说,让我多喝水,看能否把结石尿出来。

我又站起来,向大夫要了水卡,给急诊科打了一壶热水。

接下来,我就又跳又蹦,这尿结石说来奇怪,动起来就没那么疼,一躺下静止不动就疼的要命!

护士来给我量血压,看着她一脸的倦容,我跟她说:辛苦了!我表弟也是从事急诊救护工作的,在另一个城市!没有休假!

她看着我:他想过要放弃吗?太累了。

她这么一说,我有点蒙,随机实话实说:哎!他也打电话抱怨过,但也只是抱怨一下,放下电话,就又去忙工作了!累是累,但是有荣誉啊!况且福利、待遇也还不错,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他只会干这个,干别的没劲。人活着就图个钱,有啥意思。

她哦了一声,微笑,走了。

医生也是人,不是机器,看着他们的样子,真的是累坏了。在民众的认知中,患者花钱多,医院有钱,医护人员却很少,这仿佛有点说不过去,但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却是事实。

然后,我就被晾在病床上,自由活动。是不是我刚才的话太发人深省还是多嘴把人给得罪了?

等了大概20分钟,我感觉不对劲,可能是媳妇传达的有误。我亲自去找大夫,反映:尿不出来!

大夫说:你肯定尿不出来!即便是在尿道口,去震结石吧,我们这弄不了,医院。

咦?居然前后不一致,我一看表才5点20,医院外科有人值班吗?这不是耍我吗?

我打不就是为了一站式解决问题吗?

挂号、交了多块钱,只是定位问题,最后你跟我说解决不了,医院看?为啥不把我拉到既医院?

这点,打车多难啊。

我的火气马上就上来了,他咳嗽两声,我又想起了我的表弟,我拍拍他的后背,哎!算了,他们真的是累坏了。

他看看我,有点歉意,说:那里应该有人值班吧。

我说我去看看吧。

出门前,我和医护人员核实今晚是否接待过发热病人。

他们摇头。

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基本不用自我隔离了,因为家里上有老小有小。

幸亏,止疼针效果不错,不那么疼了,就是困、头晕、有点恶心。

我先行回家,自己跳一跳试试,等到8医院吧!

就这样,20分钟后,媳妇在打车软件上叫了出租车,真的很幸运,居然有一个远在迎新街的出租车接了单。我们回了家,洗漱、消毒。

凌晨6:20,又开始疼!像N根容嬷嬷的针扎一样疼。

我开始蛙跳,做高抬腿,内心大吼:越是惧怕,越是完蛋。

家人也开始向主祈祷,可能是她们看我太难受了。

运动大概20分钟后,我感觉到了疼痛位置下移,最后上了厕所排尿,就不疼了。

上午也没有再犯,应该是好了吧。

通过这件事呢,我有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点感悟,感谢。

感谢的专业,给我找了一个能收留我的、医院。

医者。仁医仁术,必须好脾气,他/她们必须理解患者在病痛之下的“没素质”的表现和缺点,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方能成就职业。

感谢她们的好脾气,她们真的好累!

第二点建议,医院的管理需要完善,建议提高效率,简化流程,比如扫码缴费,没有陪护的病人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还比如:常规流程式检查单子可不可以由护士或者实习大夫来开?和排队诊病分开,如此就避免了排队就诊一上午医生就给开了个单子,而病人仅缴了个费、连检查也没做成;增加医护数量,增加床位,高效协同,轮岗保证医护人员休息;就贫困人员,能不能设立基金?如果患者没钱或者暂时没钱,可不可以先救治?从用户体验入手、提高供给、优化流程三方面来改善医患关系,是不是好一些?我仅从我自己的就医经历来说,抛砖引玉啊,说错了,希望大家海涵。

第三点对自己。

就医2小时,花了多,每小时元,一天8个小时算,每天需,一个月,12万。12万除以我现在的月收入,多少倍!呀呀呀,我吸了一口凉气。

因此,在人生的中年,我得努力赚钱,即便赚不了多少,起码得养家糊口吧。没钱,医院会给咱治病?就一般老百姓,医院救死扶伤的前提是交的起钱。

医院和定制度的部门说的算,和医生和医生的医德没关系!

网上有一种说法,男人50年赚的钱基本会花在生命最后的50天里。

因此,最好别生病!

生平第一次打看急诊,真真是学到了。感谢命运让我在这个年龄经历这些。

咦?同学们,朋友们,我是不是有点焦虑啊?还是忧患意识太强了些

管住嘴,迈开腿!有空学点护理、养生知识。这个才最合适我,一个普通人。

啥也不说了,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愿这场疫情早日过去,愿大家都拒绝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做好防护,有能力及回馈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没能力就培养能力(修身),祝大家新年快乐,年会吃会玩,有知识有保险有健康有金钱有骨气,更有精气神!

给在疫情第一线的医生和护士点赞!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附:

费用清单急诊费用单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年初五深夜在太原打120救护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