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获悉,家住成都市大邑县的59岁医生李先生,因患胆囊医院就医。医生竟从李先生胆囊内,取出了满满一盘胡椒大小的结石,数量高达颗!
“没想到我胆囊里面的结石竟然这么多,成功保住了胆,太不容易了!回去一医院的同事分享这个事情!”医院肝胆一科病房,李先生激动地说。
手术专家陈红春主任则表示:“这位患者的情况比较罕见,比较欣慰的是,没有辜负患者的期望,胆囊成功保住了!这么多结石,医院保胆取石术中取出的结石数量最多的。”
△李先生胆囊内取出的颗结石为了保胆:
他“观察”医院三年多
李医院检验科医生,7年前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并无明显症状。近3、4年,他的结石开始反复发作,以右上腹隐痛为主,有着学医背景的他,意识到必须积极治疗了。
传统的胆囊结石治疗,主要以药物保守控制和胆囊切除手术为主,而这两者,都不在李先生的考虑范围内。“药物肯定是不行的,胆囊是人体的器官,长了就有它的道理,我从来没想过切胆。”李先生坚决地表示。
加上身边有朋友切胆后不能吃油腻食物,经常拉肚子,生活质量下降,更让李先生坚定了保胆的想法:“医院都研究过,做保胆取石最多医院,出于谨慎,医院3年多的时间,才决定过来!”
△李先生把结石拼成“保胆”两个字非常科学:
保胆有“国标”可循
11月30日,李先生从大医院,正式办理了入院手续。
术前,李先生和主刀医生、肝胆一科主任陈红春进行了详细沟通,对该院的保胆取石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据陈红春主任介绍:“胆囊是保是切,有了明确的指征评定标准,医院现行的是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的《内镜保胆手术指南(版)》。”
保胆有“国标”可循,这让李先生又安心了不少:“陈主任给我安排了详细的术前检查,特别是胆囊功能检测这一项非常好,胆囊好的就保,坏了就切,非常的科学!”
幸运的是,李先生的胆结石虽多,但术前检查符合指南的标准,如果术中探查胆囊条件依然符合,李先生的胆囊就可以成功保住。
12月1日上午9:55,由陈红春主任为李先生实施“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医生给患者家属送出了结石,密密麻麻的一盘子,直径均在0.2cm左右,家属非常吃惊。术后经过医生仔细的清点,结石足足有颗!
爱喝酒、吃肉、不吃早餐:
“养石”习惯他全踩雷
为何一个人的胆囊能长出这么多的结石?陈红春主任表示,胆结石的形成,除了遗传、代谢、寄生虫等因素,生活饮食习惯也是重要因素。我们了解到,这位患者爱喝酒、吃肉,不吃早餐,早上只喝两杯白开水,容易导致胆结石的饮食习惯几乎是“全部踩雷”。
“肉类,尤其是肥肉、猪蹄等,是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摄入过量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容易析出沉淀凝聚成结石。不吃早餐也会导致胆汁高度浓缩,胆囊不能及时排空,胆汁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而长期大量饮酒会严重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中的胆红素酶,使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胆色素结石。”陈红春主任指出,要预防胆结石,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荤素搭配,按时吃早餐,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尽量不要饮酒,增强体育锻炼,都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