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结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黄帝内经为什么说五脏六腑都受胆控制2
TUhjnbcbe - 2025/5/26 17:27:00

《黄帝内经》里说“胆者,中正之官,決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什么是“中正呢?就是交通阴阳的枢组,保持着人体内部的平衡。胆功能正常,我们的身体就健康。胆功能出了问题,人就显得虚弱不堪了。为什么五脏六腑都要受胆的控制?为什么不是取决于心?五脏中,心脏最重要,可《黄帝内经》为什么把胆提到那么高的位置呢?

原因:1.《黄帝内经素问》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是苦的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胆是身体十分重要的排毒器官。

2.在人体各内部循环系统里,由心脏带领各系统进行运转,胆是调动刺激各内脏的活动,胆气升,五脏旺,没有胆囊的刺激、督促、监督、鞭策,身体内部系统的运转速度、效率会慢慢降低,有的系统可能还会捣乱。

虽然是心主神明,没有胆做监督,心也慢慢地变不糊涂,内部的各个系统会各自为政,各管自己而不接受统一协调的命令,甚至会互相克制而互相残杀。内脏及其领域就被克制住了,此时潜伏的疾病开始在弱小的地方发作了,内战一打,身体内部的抵抗能力下降了,身体外部的各种病毒也开始进军了,“侵略”战争开始了。由此而论,全身脏器的稳定和胆密切相关。

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大功能:

1.胆藏精汁,主疏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进入胆囊、浓缩。同时,又在肝胆二气的疏泄作用下流入小肠对食物作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因此,胆汁疏泄正常,对脾胃、小肠的功能活动都十分有益。相反,如果胆失疏泄,胆汁藏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影响到脾胃,使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腹胀,便溏,或胁下胀满疼痛等症。如胆汁上逆,会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如果胆汁外溢,会导致巩膜和肌肤发黄而产生黄疸等症。

2.胆主决断,调情志《黄帝内经》认为,胆的生理功能,与人体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对事物的决断及勇怯方面。胆气豪壮者,剧烈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如果胆的功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情志方面的变化。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易生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对行动的决心,都是从胆发出来的。俗话说,“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如果胆不清了,头脑自然一片混乱,头脑不清自然无法做决断;胆清了,头脑也清醒,决断也容易做了。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如何保养,所以胆结石等胆管疾病出现在很多人的身上。保养胆脏就要注重饮食、保持快乐的心境。在饮食上要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更不能因为早上赶着上班或者赖床而不吃早餐。因为在空腹的时候,胆汁容易淤积,极有可能引起结石症状。

饮食偏荤喜甜者,也因脂肪和胆固醇摄人多,易形成胆结石。另外,还要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

中医养生:日常应常常揉按护胆的穴位,足少阳胆经的:足窍阴穴。护胆的首选穴位,每次按摩10-20分钟,或者艾灸10分钟就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帝内经为什么说五脏六腑都受胆控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