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结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胆囊疾病,中医能治好吗能,从中医角度说说
TUhjnbcbe - 2025/8/11 22:17:00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胆”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除了人有胆囊外,猪、鸡、鱼等动物也都有胆。

胆就像一个囊状物,内藏黄绿色的胆汁,其味特别苦。

成语中有“卧薪尝胆”,是说越王勾践每日口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雪耻。

生活中,我们会常说,某某人胆子真大,艺高人胆大,胆大包天,这些词句都有一个“胆”字。

可见,胆对我们很重要!

医院做腹部B超,报告上可能会有“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或者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建议隔期复查”等这些结论。

还有不少人切除了胆囊。

我也在想,这个胆囊的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该如何应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胆囊是一个协助消化的器官,胆囊中贮藏由肝脏不断产生分泌的胆汁,当人体摄入脂肪类食物时,胆囊分泌胆汁到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

有些人长期不吃早餐,特别是早餐只吃不含脂肪的食物,导致胆囊长期不能很好的排泄胆汁,变得越来越浓缩,久而久之,胆囊就会发炎,形成结石,所以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长期不好好吃早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另外,长期熬夜也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在于,原本晚上十一点前你应该睡觉了,因为这个时候肝也要休息了,可是你没有消息,肝和胆都是属于木,它负责升发阳气,这个时候你不睡觉,胆就继续在工作,因为它要提供胆量给你,让你继续干活,时间长了它就出问题了。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内,内藏之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

但在胆的功能认识上中医却要复杂得多,认为胆不仅有协助脾胃消化食物的作用,还与人的情感关系密切。肝与胆相表里!

《黄帝内经》说,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肝主谋略,胆主决断,也就是说,肝负责给我们想出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我们拿不拿的定,就是胆来决断这个主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本来想了一个好的商业计划或者好的想法,却一直下不定决心,犹犹豫豫,这个时候就是胆气不足,或者叫胆量不足,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时机转瞬即逝,错过了。

情绪抑郁以后,就容易造成胆汁郁积,因为肝郁了,肝失去了正常的疏泄气机的功能,结果胆汁不能正常排泄了,一会儿排泄一会不排泄,时间久了就形成胆囊沉积物或者胆囊结石了。

胆虽然是一个从属于五脏的腑,但所藏的胆汁,中医认为是一种“清净之液”、“精汁”,所以又称胆为“中精之府”,而且胆不直接盛纳、传导饮食物,有别于一般的腑而似脏;然而胆汁又要不断地排泄更新,似腑而不似脏。

所以,胆是一个很奇特的脏器,故又称“奇恒之腑”。

在中医眼里,胆与人的精神情感密切相关,这在我们日常语言中已经有大量的体现,如形容“勇”,有胆大妄为、胆大包天;形容“怯”,有胆怯、胆小鬼、胆小如鼠、胆裂魂飞等。此外,胆与心同用的成语也不少,如胆大心细、胆战心惊、赤胆忠心等。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心主神明”,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但在有些情况下,胆也参与其中,且主要体现于“勇怯”的情感,俗称“胆量”。所以古人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有些被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的患者,在心悸、胸闷的同时,常会伴有心烦意乱,坐卧不安,触事易惊,或有莫名的恐惧感,或夜多恶梦,或彻夜不眠,或恍恍惚惚,甚则出现幻视、幻觉、幻听等。

中医将这种情况归结为胆病,称“胆虚”,或“胆寒”等。

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专门治疗这种疾病的方剂,称“温胆汤”,该方一直沿用至今,疗效确切,临床用此方加减治愈的这种类型(特别是西药疗效不佳者)的心律失常、失眠症、神经官能症等,不胜枚举。

那么,对于胆囊病,我们该如何应对?

很多人管不住嘴,有一些人可以管得住嘴,不管怎样,对于胆囊,管住嘴是第一步的;消炎利胆片可以天天吃吗?不可以!

情绪得不到放松,单靠服药是不行的!

又有些人问我,中医能治吗?我说能治!

但肯定不是一两付药就可以治好的,而且,患者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好,同时再次强调,按时睡觉对于预防治疗都很关键!

1
查看完整版本: 胆囊疾病,中医能治好吗能,从中医角度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