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1岁,因“腰骶部双下肢疼痛2月余”于年3月6日入院。
▎检查结果:
查体: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增大,质硬,左右侧叶扪及多个结节,左侧最大范围3×3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
直肠超声:前列腺大小约33×45×45mm,回声不均,左侧叶底体部外周带见大小约32×26mm稍强回声块影。
CT:腹主动脉旁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较大者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左旁侧,大小约为3.9×2.3cm,前列腺增大左侧份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向膀胱内突出,膀胱左侧壁不均匀增厚,病灶与左侧精囊腺及左侧输尿管分界欠清。
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0ng/ml。
全身骨显像:颅骨、双侧肩关节、右侧肱骨、双侧锁骨、胸骨、多个椎体、双侧肋骨多处、骨盆多处、双侧股骨上段放射性浓聚,考虑骨转移。
病理诊断:外院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入院后病理切片会诊结果为前列腺腺癌合并导管内癌,Gleason评分4+4=8分。
▎初步诊断:
前列腺癌(mHSPC,T4N1M1)。
图1:阿帕他胺+ADT治疗起始前患者CT检查情况▎治疗经过:
年3月14日,患者入组“一项旨在对比阿帕他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与单独使用ADT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受试者的III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
接受治疗后在首次随访中获知,患者骨痛症状明显好转,精神较好,食欲明显好转,首次影像学复查无明显改变,且不到3个月PSA由入组研究时的.40ng/ml降至2ng/ml,之后持续下降至0.02ng/ml,维持已达2年,治疗时间持续超过40个月。图2:患者用药3个月后PSA变化趋势目前研究已经揭盲,该患者被分入了试验组,接受的是阿帕他胺+ADT治疗。近期全身骨显像复查较前无明显变化,复查CT示:腹主动脉旁肿大淋巴结影短径约为0.5cm,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图3:患者近期复查CT情况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评定1级的不良事件,程度轻微,且基本已缓解,未出现减量或停药情况。病例提供医生
罗宏教授医院主任医师医院泌尿外科创始人之一,-年期间担任泌尿外科主任
重庆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社特约编辑
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及多项重庆市科委及卫计委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多项全球及国内多中心泌尿肿瘤临床药物试验。
擅长泌尿及男生殖系统肿瘤诊治,尤其是泌尿男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
该患者初诊被确认为mHSPC合并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而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IDC-P为前列腺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与mCRPC患者疾病迅速进展,mHSPC患者激素敏感时间和总生存期(OS)较短有关[1-2]。
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对IDC-P患者效果较差,且国内研究显示IDC-P对多西他赛化疗不敏感,而采用阿帕他胺等新型内分泌治疗联合ADT使用,在mHSPC阶段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可延缓患者疾病进展[3]。本例患者入组了新一代抗雄抑制剂阿帕他胺的临床III期研究,治疗后患者维持PSA水平低于0.02ng/ml的时间超过2年,明显优于过往研究中报告的激素敏感时间不足1年,提示阿帕他胺+ADT治疗效果出色,疗效及安全性均与TITAN研究整体相当[4]。图4:TITAN研究中阿帕他胺+ADT较安慰剂对照组显著延长rPFS专家点评1
目前在我国等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治疗中,传统的CAB治疗仍为mHSPC阶段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使用相对有限,这可能导致部分高危患者迅速进展至mCRPC阶段,激素敏感时间和总生存期均缩短[5]。本例患者合并IDC-P,即为典型的mHSPC高危患者,在治疗早期使用阿帕他胺等新型内分泌药物联合ADT,尽量降低PSA水平、延长激素敏感时间,延缓向mCRPC的进展。治疗团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建议入组临床试验,同样是符合实际的选择,也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患者将有望实现长期生存。王医院泌尿外科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医院名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UA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副主席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结合泌尿外科著名专家及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委员
国际尿石症联盟理事
擅长用腔镜和微创手术和中医药方法治疗复杂的泌尿系结石、前列腺、泌尿生殖系肿瘤、男科、男性不育等疑难疾病
专家点评2
在临床III期TITAN研究中,入组患者有62.7%属于高危/高瘤负荷mHSPC(Gleason评分≥7分),但阿帕他胺+ADT治疗仍有效延缓了高危亚组病情进展(rPFSHR=0.73),提示阿帕他胺治疗“所有类型”mHSPC均可实现显著获益[4]。
阿帕他胺+ADT治疗良好的安全性,也是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指南高度推荐的一大原因。本例患者报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液学*性、肝酶升高、TSH升高等,程度均为轻微的1级,且全程未导致停药或剂量调整,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进入新型内分泌治疗时代后,随着mHSPC患者的激素敏感时间和总体OS延长,更应重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选择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并对不良事件及时处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耐受性,本例患者就实现了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双丰收”。
王剑松教授昆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云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云南省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云南省泌尿系统肿瘤工程实验室主任
云南省泌尿系统疾病精准诊疗示范基地主任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卫生医学领*人才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首批“云岭名医”,“云岭学者”
担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1]ZhaoJ,LiuJ,SunG,etal.Theprognosticvalueoftheproportionandarchitecturalpatternsofintraductalcarcinomaoftheprostateinpatientswithdenovometastaticprostatecancer[J].TheJournalofUrology,,(4):-.[2]ChenZ,ChenN,ShenP,etal.Thepresenceandclinicalimplicationofintraductalcarcinomaofprostateinmetastatic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J].TheProstate,5,75(12):-.[3]ZhaoJ,ShenP,SunG,etal.Theprognosticimplicationofintraductalcarcinomaoftheprostateinmetastatic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anditspotentialpredictivevalueinthosetreatedwithdocetaxelorabirateroneasfirst-linetherapy[J].Oncotarget,,8(33):.[4]ChiKN,AgarwalN,BjartellA,etal.Apalutamideformetastatic,castration-sensitiveprostatecancer[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13-24.[5]UemuraH,YeD,KanesvaranR,etal.UnitedinFightagainstprOstatecancer(UFO)registry:firstresultsfromalarge,multi‐centre,prospective,longitudinalcohortstudyofadvancedprostatecancerinAsia[J].BjuInternational,,(4):-.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